專業法務支招“應收賬款催收”
閱讀(6426) 免費咨詢(9940581)
據最新發布中鋼協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國內鋼鐵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3.05%,應付賬款增加6.38%,資金周轉效率進一步降低。其實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鋼鐵企業,在其他行業也普遍存在。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雖然對于許多企業來說,賒銷是件很無奈的事。但不做賒銷,經銷風險大,經銷商不敢冒險,產品就賣不出去。
①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個人微信
② 關注后,發送關鍵字“干貨”2個字
③ 我給你發《勞動合同風險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
據最新發布中鋼協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國內鋼鐵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3.05%,應付賬款增加6.38%,資金周轉效率進一步降低。其實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鋼鐵企業,在其他行業也普遍存在。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雖然對于許多企業來說,賒銷是件很無奈的事。但不做賒銷,經銷風險大,經銷商不敢冒險,產品就賣不出去。
一、應收賬款會形成什么樣的風險呢?
(一)應收賬款會夸大了企業經營成果,使企業存在著潛虧或損失風險
目前,我國企業確認收入時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發生賒銷的賬務處理為,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將賒銷收入記入當期收入。
因此,企業本期利潤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實現的現金收入。根據謹慎性原則及稅法要求,企業應對應收賬款進行計提壞賬準備,計提比例一般為3‰~5‰。
如果企業應收賬款大量存在,存在壞賬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加,即有可能實際發生的壞賬損失遠遠超過提取的壞賬準備。
這樣,相當于夸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果。
三、建立應收賬款的計算機日常管理監督體系
應收賬款的管理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將計算機用于應收賬款的管理,則能迅速準確地提供應收賬款管理所需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
一、明確應收賬款管理的內容
首先,控制應收賬款的限額和收回的時間。
然后充分估計應收賬款的持有成本和風險及時組織安排到期和逾期的應收賬款的催收,避免企業資金被其他單位占用。
最后,企業在回收應收賬款遇到困難或應收賬款可能變成壞賬損失時,應訴諸法律,主動爭取法律的保護。
二、通過對賬齡的分析來對不同客戶采取不同的銷售策略
通過賬齡分析,財務人員可以根據應收賬款的流動性情況將客戶分成以下三種:
1、對流動性強的應收賬款戶頭,交易多,信譽好,能夠比較及時付清購貨款項,企業應保證其貨源,并給予優厚的信用政策;
······
一、對新客戶或沒有把握的老客戶,無論是代銷或賒銷,交易的金額都不宜過大。
寧可自己多跑幾趟路,多結幾次賬,多磨幾次嘴皮,也不能圖方便省事,把大批貨物交給對方代銷或賒銷。
須知欠款越多越難收回,這一點非常重要。
二、由于貨、款無歸的風險有時是由推銷人員造成的。有些推銷人員惟恐產品賣不出去(特別是在市場上處于弱勢的產品)。
因此在對客戶信用狀況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就采用代銷或賒銷方式,結果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因此為避免發生這種情況,可在企業與銷售人員之間實行“買賣制”,企業按照100%的回款標準向銷售人員收取貨款,客戶的貨款由銷售人員負責收取。
······
一、做好應收賬款的基礎性工作
首先強調對目標企業的法律盡職調查。企業管理者事先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確保把失誤和風險降至最低,這就是我們要對客戶的信用有一定的把握。
所以企業信用管理是企業銷售部門向客戶發放信用的唯一依據,評價客戶信用差的不符合標準的我們將不對其進行賒銷。
法務部門對目標企業主體、業績、市場主體關系、與政府關系等方方面面進行法律調查并提供給財務部門及業務部門是非常必須的。
其次,要建立客戶信用檔案。企業法務做好目標企業的盡職調查,財務部門與法務及業務部門一同研究制定客戶信用檔案,制定一套完整的信用記錄,并對其信用狀況進行動態的調查分析。
······
現實生活中,催收客戶欠款是一件比較困難且不受待見的事情。所以,催收要做好一定的功課,才能達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成功完成催收的任務。
一、了解催收對象
出現客戶拖欠款項的情形時,不應該盲目的立即聯系對方催款,應先全面了解客戶,包括客戶的經營情況、借款目的、款項進出情況等等。只有事先摸清客戶底細,才能在面對客戶各種借口的時候見招拆招、有的放矢。
二、要求出具保證
如果是一直保持合作的長期客戶,對方僅僅是一時周轉不開,那么即便收不回欠款,也不能空手而回,應該要求對方寫下保證書或開出定期支票等,這樣既維護了相互的友好關系,又能保證訴訟時效的連續,保障自己的利益。
三、咨詢律師
如果客戶拒不付款并且也沒有繼續合作的必要了,那么就應該及時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權益。
如果是一直保持合作的長期客戶,對方僅僅是一時周轉不開,那么即便收不回欠款,也不能空手而回,應該要求對方寫下保證書或開出定期支票等,這樣既維護了相互的友好關系,又能保證訴訟時效的連續,保障自己的利益。